壓電加速度傳感器是基于壓電晶體的壓電效應作業的。某些晶體在必定方向上受力變形時,其內部會發生極化現象,同時在它的兩個表面上發生符號相反的電荷;當外力去除后,又重新康復到不帶電狀態,這種現象稱為“壓電效應”,具有“壓電效應”的晶體稱為壓電晶體。常用的壓電晶體有石英、壓電陶瓷等。
壓電加速度傳感器壓電式加速度計的結構和裝置壓電式加速度計的結構方式
常用的壓電式加速度計的結構方式:一般S是繃簧,M是質量塊,B是基座,P是壓電元件,R是夾持環。壓電元件—質量塊—繃簧體系裝在圓形中心支柱上,支柱與基座連接。這種結構有高的共振頻率。但是基座B與測驗對象連接時,如果基座B有變形則將直接影響拾振器輸出。
此外,測驗對象和環境溫度改變將影響壓電元件,并使預緊力發生改變,易引起溫度漂移。三角剪切形壓電元件由夾持環將其夾牢在三角形中心柱上。加速度計感觸軸向振蕩時,壓電元件承受切應力。這種結構對底座變形和溫度改變有極好的阻隔效果,有較高的共振頻率和杰出的線性。環形剪切型結構簡略,能做成極小型、高共振頻率的加速度計,環形質量塊粘到裝在中心支柱上的環形壓電元件上。因為粘結劑會隨溫度增高而變軟,因而較高作業溫度受到限制。
上一條: 靜態應變儀的操作需遵從哪些原則?
下一條: 一起來了解壓電加速度傳感器的特點